1. 教學、課程規劃
本系根據統計近年本系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整合,將課程整合歸納為「系統設計模組」、「通訊光電模組」與「電機控制模組」等三個特色模組課程,而這三個特色模組又可對應到本系特色發展的兩個重點特色領域「再生能源與電力電子電路」及「無線通訊與遠端行動照護」的發展。各模組之特色與發展重點如下:
一、電機控制模組
電機控制學程特重傳統技職教育體系中,電機工程領域所固有包含的電機電力與控制專長.本學程之課程規畫包含電力系統分析、控制系統設計、電機機械、工業配電、電動機控制、再生能源系統等,期以整合傳統之電機控制課程與實習課程,培養具「機電整合」實務技能的電機人才作為本學程的教學目標。
二、通訊光電模組
通訊光電模組之課程規劃以有線寬頻網路工程與無線通訊工程及光電應用與材料領域為主,課程內容包含通訊原理、電磁學、數位通訊系統、光電工程實務、電磁波原理、行動通訊、平面顯示器技術、射頻電路製作與量測、微波工程、LED原理與應用、半導體工程技術。在目前通訊與光電工業蓬勃發展,但通訊光電技術專業人才普遍欠缺的狀態下,本學程的教學目標期以能培養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專業通訊光電技術人才。
三、系統設計模組
因應日新月異微電子時代的來臨,本模組之課程規劃以積體電路設計、與軟硬體系統整合為主要的目標,課程包括數位電路設計、資料結構、電腦網路、積體電路設計概論、視窗程式設計、網站建構與管理、嵌入式系統概論、類比濾波器設計、可規劃數位邏輯設計、數位訊號處理概論、混合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數位影像處理概論。本模組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具有設計與研發能力的高級電子工程人才,符合「知識經濟」時代,對於技術資源的需求。
2. 研究方向
本系為配合國家政策與產業未來發展及培養研究型電機專業人才,依據系特色發展計畫以及參與教師的研究專長,統合成「無線通訊與遠距行動照護」與「再生能源與電力電子電路」兩項特色研究發展領域。
一、無線通訊與遠距行動照護
整合通訊技術、資訊安全技術以及智慧型醫學工程技術等未來國家經濟發展中所規劃的領域,隨著無線通訊技術(例如3G、3.5G、WiFi、WIMAX、5G)快速發展,帶動影音數據通信時代的來臨,創造諸多便利性之外,其應用的層面也變得極為廣泛,而在智慧化居住空間環境之中,遠距離看護的相關應用越來越重要,故而使用到無線通訊技術的比例大幅增長。
應用無線通訊技術的遠距照護不斷的被使用,其具備移動性、迅速且具高速連結性及整合性,連貫健康醫療照護各階段之作業、節省費用、建構及部署容易、應用性廣、支持性高等特性,不僅顛覆了過去傳統的醫療行為,例如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提升照護的效率、大幅降低健康醫療照護的費用、減少時間耗費、減少醫療疏失、減少資源耗費等,也增廣了健康醫療照護之服務範圍且服務模式趨於多元化。
二、再生能源與電力電子電路
整合再生能源、綠能、節能以及電力電子技術,這些也是國家目前重點發展的技術。以「再生能源技術」為總目標,整合設備、師資資源,進行「太陽能電能」、「太陽熱能」、「風能」、「省能技術」及「其他相關」重點特色應用。
太陽光能發電系統周邊技術開發:強化電力電子教育訓練,開發適於國內使用之市場並聯型換流控制器(Inverter),以及發展深循環蓄電池技術。
太陽光能發電應用系統開發:透過專題製作,激發學生、老師創意,研發小型太陽光發電電氣用品,如太陽能路燈、基地台太陽能供電系統、太陽能露營燈、太陽能號誌、太陽能廣告看板、太陽能手錶等。並開發與建築物結合之太陽電池模板以及配合建築應用如太陽能屋瓦的技術。
太陽熱能熱水器:加強太陽能熱水器教育訓練,開發太陽光能與熱水器結合之產品,以提高總能源效率。
太陽熱能空調:加強系統流程的最佳化設計,使其能維持穩定運轉,不隨天候而改變。簡化系統設計,以降低成本。採混合式系統設計,夏季供應冷氣,冬季或不用冷氣時供應熱水,提升全年利用率,增加系統經濟效益。
風力發電系統:強化風力發電教育訓練、研發感應發電機控制技術、倂聯技術、太陽光能與風力發電倂聯系統研究、低成本風力機之開發、風車扇葉設計製造技術、離岸式風力發電系統研究等。
省能技術:開發省能電器、電能監控系統教育訓練與開發。
相關法規與激勵措施研究:探討包括電業法、再生能源法、購電辦法、架設安全法規、倂聯法規、推廣補助獎勵法規與執行辦法。